
2014-09-22 00:00 267226次閱讀
8月27日,2014互聯網大會暨首屆中國智能電視發展峰會舉行。會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表示,互聯網的浪潮,從PC,向移動終端,再向客廳大屏幕一路高歌猛進,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和發展機會。前兩年,還有很多業內人士在探討是否“電視已死”,現在各路資本紛紛進入電視領域,智能化為電視行業打開了一片新的藍海。
智能電視目前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首先,液晶面板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大屏幕液晶電視進入家庭的門檻已經很低。第二,隨著平板顯示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超大屏、曲面、3D立體、4K超高清電視迅速普及,給家電娛樂帶來更好的硬件體驗。第三,智能化芯片和操作系統方案逐漸成熟,智能電視的產品研發周期大大縮短。第四,寬帶中國戰略的穩步實施,打破了網絡傳輸的瓶頸,使得超高清節目傳輸、大型在線游戲和在線教育的普及成為可能。第五,經過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化教育,用戶對智能交互界面已經不再陌生,智能電視的使用障礙正逐步降低。第六,智能移動終端培養起的大批高素質應用開發團隊,為智能電視應用及服務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
這些因素為智能電視的快速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統計,2014年1~7月,國內智能電視滲透率接近60%,遠高于全球市場的平均水平。
據統計,我國大約擁有6億網民、4億智能手機用戶、接近1億的互聯網電視和OTT盒子終端,還有剛剛起步但增長勢頭也異常迅猛的智能白電,這充分說明:我們已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但與此同時,相對用戶和內容服務,終端卻顯得有點“碎片化”,不同類別產品之間存在接口差異,同一類型產品的不同品牌間也不能完全實現兼容互通。這不利于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同時也給內容服務商帶來了額外的研發和運營成本,成為內容服務業發展所需要突破的一個重要瓶頸。
此外,最近監管部門的一系列規范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的舉措,從客觀上,對原有生態格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何在適應政策環境的情況下進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整機廠商、視頻服務商、應用服務商所共同面臨的課題。非視頻類的在線游戲、在線教育、網絡購物、社區便民服務等應用或許能迎來更快的發展。另外,牌照商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用戶的內容消費習慣,改變長期以來國內互聯網視頻服務難以向用戶收費而處于燒錢狀態的困境,這也是值得期待的。